本篇文章1120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尷尬? 寫好的父親節文案發到家屬群,終局只有老媽回了句“收到”,老爸連個表情包都沒發。這事兒啊,就跟給老爸買禮物似的——錢沒少花,就是不對胃口。客歲南寧某民宿寫了篇《暴雨夜被困青秀山,生疏叔遞來的姜茶暖了整座城》,文章里壓根沒提自家民宿,終局三個月后訂單排到半年后。好的文案不是寫出來的,是老爸們用轉發票選出來的,今兒咱們就掰扯掰扯怎么寫出讓老爸不由得轉發的軟文。
看兩組文案對比:
A版:"感恩父愛,全場5折"
B版:"修了十年電風扇的老張頭,終于收到兒子送的無葉風扇"
數據談話:某電商平臺數據表現,故事型文案轉化率比促銷型高73%
三大黃金場景:
真實案例:柳州某五金店客歲父親節推出《老爸的東西箱里藏著全部的穩當感》,附帶東西以舊換新運動,運動期間客流量暴漲200%。
新手常踩的坑:
避坑三板斧:
老爸的挑撰 | 你的挑撰 |
---|---|
20塊刮胡刀用三年 | 滿身水洗剃須神器 |
9.9包郵老花鏡 | 防藍光變焦眼鏡 |
三大轉發誘因:
裂變神器:
真實翻車案例:某品牌客歲推出《父親的臨終遺囑》,被投訴"父親節咒人",當天撤稿道歉。
最后說點切實的:寫父親節文案就像給老爸剪指甲——不能太短傷肉,不能過長礙事。下次動筆前,先翻翻老爸的微信珍藏,看一看他近來轉發過啥。記著啊,好的文案不在辭藻多華美,在能不能讓隔壁王叔以為說的就是他自己。那些憋三天憋不出文案的偕行,當初腸子都悔青了——早知道該多去菜商圈聽聽阿叔們怎么吹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