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52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有沒有刷到過那種讓人不由得嘴角上揚的文案?就像上周奶茶店小妹把「第二杯半價」改成「不小心做多了分你一杯」,當天販賣額直接翻倍。這種讓民氣里癢癢的筆墨邪術,咱們管它叫甜甜軟文。
完整不是!客歲某母嬰品牌把紙尿褲廣告寫成《新手媽媽的深夜小戲院》,沒有一句賣點卻讓販賣額漲了40%。真正的甜甜軟文要有裹著糖衣的洞察力,就像外婆哄你吃藥,顯明知道是藥,卻出于那勺蜂蜜自愿張嘴。
硬核查比測驗:
傳統文案 | 甜甜軟文 | |
---|---|---|
咖啡廣告 | 「精選阿拉比卡豆」 | 「周三下晝3點的續命神器」 |
轉化率 | 1.2% | 5.7% |
分享率 | 0.3% | 12% |
某網紅蛋糕店寫「云朵般柔嫩」被群嘲,但改成「像第一次約會時他手心的熱度」卻成爆款。中心在用通感代替形容詞,讓受眾自己腦補出甜味。記著,最高級的甜是嘗不到糖粒的楊枝甘露,不是直愣愣的白砂糖。
避雷指南:
我有個變態習慣:在便利店視察中學生挑零食。上周發現她們選巧克力時都在摸包裝紙,厥后寫成《撕開包裝時的期待感,是咱們最后的童心》,閱讀量破10萬+。甜甜軟文的素材就在生涯褶皺里,比如說:
健言教練友人不信邪,把蛋白粉廣告從「增肌神器」改成《健死后她說我身上有陽光曬過的滋味》,女顧客增添65%。厥后發現甜甜軟文的實質是情緒共振,和商品范例無關。就連五金店都能寫:「這把錘子敲過999顆釘子,仍舊違心為您掛照片」。
性別反差案例庫:
咖啡店老板娘有絕招:把會員卡寫成《寄存心事兌換券》。開銷者存故事換咖啡,半年網絡了2000+真本相感片斷。這些素材反過來又變成新文案,像「第37位客人說:美式比分手苦,但回甘更久」。
情緒甜點配方:
五年前我寫甜品文案只會堆「入口即化」,直到望見后廚小妹把試吃感想貼在冰箱上:「今天的提拉米蘇哭得太兇,酒味沖鼻子」。當初帶新人必做訓練:去菜商圈記載攤販叫賣聲,把「新穎便宜」翻譯成「西紅柿還帶著露珠姑娘的吻」。
近來發現個玄學規律:帶熱度數字的文案更甜。比如說「42℃的蜂蜜柚子茶」,比「暖心飲品」生動十倍。尚有個小秘密:下晝三點寫的文章普遍更甜,可能出于血糖水平作祟?
說個得罪甲方的大瞎話:別把甜甜軟文當救命稻草,它更像是情緒關系的潤滑劑。上周美容院顧客非要往療愈文案里塞八大功效,終局寫得像成分仿單。記著,甜甜軟文就像愛情,使勁過猛反而嚇跑人。下次提筆前,先問自己:這話違心說給暗戀的人聽嗎?倘若自己都以為假,趕緊撕稿重來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