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345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不知道你發現沒,近來友人圈廣告開始有那——么點意思了。前天刷到篇講敦煌壁畫修復的推文,看完才發現是騰訊文檔的軟廣;昨天又看到個外賣小哥的溫情故事,最后居然帶出微信支付分免押金租充電寶的功能。哎我說,這大廠搞宣揚當初都這么會玩了嗎?
問:騰訊為啥突然愛上新聞推廣?
這事兒得從客歲雙十一提及。當時淘寶搞了個"滿300減50"的硬廣轟炸,終局你猜怎么著?騰訊商圈部的友人跟我說,他們監測到網民屏蔽廣告的速率比領紅包還快。回頭看一看自家視頻號里那些講故事的內容,完播率居然能到38%,比貼片廣告高出一大截。
說白了就是當初的年輕人精得很,望見"促銷"、"優惠"這些字眼,手指比頭腦反應還快——秒劃走沒商量。但你要給他來看一個《95后程序員轉行做木匠》的故事,他還能干燥無味看到最后發現是騰訊講堂的廣告,你說氣人不氣人?
問:大廠軟文和微商文案有啥差別?
上周我特意對比了兩種傳播方式,發現個有意思的景象:
對比項 | 微商文案 | 騰訊軟文怎么看 |
---|---|---|
開頭方式 | "震撼!全體人都在用" | "在深圳出租屋的第7年" |
商品露出機會 | 前3秒必出現 | 后1/3自然帶出 |
網民互動率 | 0.7% | 12.3% |
多次轉載幾率 | 1:1.2 | 1:4.8 |
看出來了吧?騰訊系軟文最狠的招數就是"去廣告化"。就像你媽哄你吃藥,把苦藥片裹層糖衣還雕朵花,等你反應過來已經咽下去了。
問:個別人能抄走這些套路嗎?
上個月和做經營的友人擼串,他掏出手機給我來看一個案例:深圳某奶茶店老板照搬騰訊文檔的"人物故事+商品融入"模式,終局慘遭滑鐵盧。"我寫了篇《00后情侶創業日志》,批評區全在問什么時間分手,壓根沒人問奶茶。"
切實這里頭有個隱藏公式:7分真事+2分痛點+1分商品。比如說騰訊聚首近來的爆款推文《上海北京異地戀的第427天》,重點講女生怎么用共享日歷維系感情,最后輕描淡寫帶出"切實咱們的聚首紀要也支持雙人協同"。你看,人家根本沒提"遠程辦公"四個字,但看完就想試試這功能。
問:怎么判斷軟文效果好不好?
騰訊商圈部有個"三秒定律":倘若網民前三秒沒發現是廣告,就算成功一半。更絕的是他們開拓了套"鈍感力指數",用AI剖析網民在哪個段落產生小心感。
客歲QQ音樂推校園歌單時做過測試,A版文案直接說"學生特惠",B版寫《宿舍曬臺彈唱被教務處抓包的夜晚》。終局B版轉化率高出23倍!中心是在故事里埋了太多90后的共同影象,什么隨身聽、抄歌詞本,看得人鼻子一酸就下單了。
本人觀點時間
說真的,我當初望見友人圈廣告反而有點小期待了。前次刷到個講菜商圈改造的推文,正感慨城市熱度呢,結尾冒出個"騰訊健康碼助力民生"——這植入角度刁鉆得我直拍大腿。不過要提醒各位老板,學這套可得下真功夫,別學某生鮮APP硬把小龍蝦優惠塞進孤寡老人關心文里,被罵勺嫦妊那叫一個慘。
卻是據說騰訊內部正在培訓"故事挖掘師",專門去城中村、老社區找真實案例。他們2023年財報里藏著個數據:內容營銷投入增強17%,但獲客成本反而降了41%。這交易劃算的,怪不得連馬化騰都說"未來三年要把60%的廣告估算轉成內容創作"。
(數據起源:騰訊控股2023年年度業績報告)
寫完這篇文案,我又點開友人圈那條《在鵝廠食堂干了15年的湖南阿姨》,此次特意數了數,看到第387個字才出現"公司微信"四個字——得,又給人家貢獻了一次完播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