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31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"為啥隔壁奶茶店請十八線小明星發條小紅書就能爆單,我找二線藝人寫推廣文案卻杳無音信?"上個月老王水果店花三萬塊請了個選秀歌手軟文寫作,終局閱讀量還沒破百。這事兒整得他蹲在店門口直撓頭,手機屏幕上還閃著那條冷清的推廣頁面。
你相對想不到,同樣是發條300字的微博,頂流明星要價能買套房,過氣藝人可能只要個廁所錢。客歲某國產手機品牌請頂流拍3分鐘短視頻,報價直接飆到1200萬。但倘若找像《狂飆》里"老默"如許的黃金配角,20萬就能搞定兩年肖像采用權。
這里尚有個淺易粗暴的對照表:
明星級別 | 單篇軟文廣告價錢 | 能買多少斤豬肉(按30元/斤算) |
---|---|---|
超一線 | 80-100萬 | 2.6萬斤(夠養豬場用半年) |
二線 | 10-30萬 | 3000斤(小型婚宴酒席用量) |
過氣藝人 | 3-8萬 | 1000斤(社區超市月販賣額) |
網紅 | 0.5-5萬 | 160斤(三口之家年消費量) |
客歲有個做母嬰用品的老板跟我吐槽:"顯明談好5萬塊發條微博,終局對方經紀人說要拍視頻,價錢直接翻三倍!"這事兒真不怪人家坐地起價,影視類軟文光裝備租金就夠買十臺iPhone。
舉一個真實案例:某奶粉品牌客歲找體操冠軍拍植入廣告,光是這些隱形開銷就花了小二十萬:
倘若換成純筆墨軟文,這些錢都能請三個小明星了。故此啊,新手小白萬萬別被"打包價"忽悠,一定得問清晰"含不含拍攝"、"包不包后期"。
客歲雙十一有個邪門事兒:某服飾品牌花15萬請明星發微博,轉化率不到0.3%;反卻是花3萬找小紅書腰部博主寫的測評文,當天爆賣2000單。這事兒說明啥?選對平臺有些時間比選明星更為重要。
這里尚有個平臺報價潛規則:
上個月我幫開美容院的友人談公約,本來30萬的打包價,出于加了三個字變成50萬。你猜加了啥?就"含直播"仨字!當初明星直播間坑位費比軟文貴三倍不止,李湘這種咖位的主播,帶個貨起步價就得80萬。
新手需要盯死這些隱藏項:
干了五年前言采購,最想跟新手說三句話:
最后說個真實的省錢妙招——找明星經紀人直接談"舊文新發"。客歲有家暖鍋店花8萬塊買到某二線藝人三年前的探店視頻授權,剪輯后重新投放還是爆單。這招就像買過季名牌包,品德沒差但價錢腰斬,聰明人都這么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