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208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前兩天刷到個段子:新手小王花5000塊投了20篇軟文,終局閱讀量加起來還沒他家狗子的抖音視頻高。這事兒還真不夸張,客歲行業報告表現,68%的公司首次軟文投放都打了水漂。癥結出在哪?要么是平臺沒選對,要么是玩法沒摸透。就像你拿魚竿去沙漠釣魚,能釣著才見鬼了!
1. 資源覆蓋比你設想的野
這年初還盯著怎么給一些公眾號投文的,跟用諾基亞手機沒啥差別。軟源寶最狠的是打通了:
2. 價錢比奶茶還透明
別家報價單看得人眼暈,軟源寶直接給你個自助點餐系統:
前言范例 | 參考價(元/篇) | 奏效周期 |
---|---|---|
地方新聞網 | 200-500 | 3-7天 |
行業垂直號 | 800-1500 | 1-3天 |
短視頻植入 | 3000+ | 即時曝光 |
最絕的是能像拼多多一樣拼單——10個顧客拼統一個美食大號,成本直接砍半。
3. 售后服侍比海底撈上頭
其余平臺發完稿就裝死,軟源寶搞了個"數據保姆"服侍:
坑位一:虛偽資源報價
有些黑中介把個人號包裝成百萬大V,收你五千塊事實閱讀量才200。軟源寶的前言庫都帶官方認證標識,就像淘寶的"金牌賣家"認證,造假成本太高。
坑位二:呆板人水軍刷量
教你個鑒別妙招:看批評區有沒有"沙發""好文"這種機器復興。軟源寶的共同前言都簽了真實流量左券,客歲還封了32個刷量賬號。
坑位三:法典紅線蹦迪
客歲有20家公司因軟文違規被罰,常見雷區:
培育機構張老板的血淚史:
在軟源寶混了三年,我發現個反常識規律:越是小估算的顧客,越要選貴的前言。為啥?小公司投10篇垃圾號不如砸1篇行業頭部,就像往湖里扔石頭,力度夠大才可能濺起水花。
近來跟蹤了個反例:某母嬰品牌把20萬估算拆成200篇小號投放,終局百度搜品牌名出來的滿是盜窟新聞。厥后會合火力投了5篇省級新聞+3個育兒大V,這才把輿論場扳返來。
記著,選新聞平臺不是逛菜商圈,不能光比單價。要看資源池夠不夠深,服侍鏈條夠不夠長,數據反饋夠不夠快。畢竟在這一個新聞爆炸的年代,你的軟文不只是內容,更是搶網民留意力的軍器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