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篇文章1193字,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
你是不是也遇到過這種情形?憋了三個小時寫出來的軟文,閱讀量還沒共事順手發的友人圈高。上周我表妹開的奶茶店推新品,文案寫"優質奶源新穎制作",終局點贊不到10個。厥后改成"清晨四點熬珍珠的阿婆說...", 閱讀量直接破萬。這事兒讓我突然清晰——軟文不是仿單,而是通往受眾心窩的隧道。
五金店老板老張跟我吐槽:"花兩千塊找代經營寫的推文,標題還不如我自己取的!"這事兒真不怪他,數據表現68%的受眾只看標題就劃走。好標題得像個鉤子,比如說:
(說一句大瞎話)當初受眾留意力比金魚還短,前3個字抓不住人就徹底涼了。試試這一個公式:數字+沖突+利益,比如說"3個被美容院藏了十年的淡斑技巧"。
見過最離譜的軟文,開頭講創業史,中間突然插入商品參數,結尾變成應聘廣告。這就像相親時從童年糗事突然跳到工資條,誰受得了?
黃金架構應是:
記著三七定律:七分干貨三分植入,就像奶茶里的珍珠,喝到才有驚喜。
客歲有個做母嬰用品的顧客,非要在知乎發"紙尿褲選購指南",終局閱讀量慘淡。轉戰小紅書后,改成《新生兒紅屁屁自救指南》,當月販賣額翻三倍。
不一樣的平臺就像不一樣菜系:
平臺 | 適合內容 | 爆款因素 | 雷區 |
---|---|---|---|
公眾號 | 深度故事 | 情緒共鳴 | 長篇大論 |
抖音 | 短平快資訊 | 音樂卡點 | 純筆墨 |
知乎 | 專業測評 | 數據支持 | 主觀臆斷 |
小紅書 | 閉會分享 | 高清實拍 | 適度修圖 |
(舉一個真實案例)某機器廠在B站發工程師調試裝備的花絮視頻,意外帶火公司賬號。當初他們的軟文都配"裝備擬人化"小戲院,年輕顧客增添45%。
友人公司上月推文閱讀10萬+,終局退貨率43%。厥后發現是刷量團隊搞的鬼。真正有效果的軟文要看這三個數據:
有個邪門規律——下晝3點發布新聞廣告的平臺退貨率比晚上8點低22%??赡苋展庀率鼙姼K醒?反正我試過,確實可能看出商品圖的色差。
寫完軟文先問自己5個癥結:
(流露個行業內情)某培育機構在文末加"復興'學區'領地圖",三天吸粉5000+。這種帶責任的互動轉化率高7倍。
見過有深度的軟文是養豬場寫的《清晨三點的豬圈秘密》,把飼料配方寫成懸疑故事。切實受眾哪在乎你是用304不銹鋼仍是316L,他們只想看熱氣騰騰的生涯。下次軟文寫作前,先把商品仿單鎖抽屜里,試著像跟閨蜜嘮嗑那樣寫。畢竟,能把挖掘機配件寫出初戀感的,才算是真高手。